课件编号18543317

8.2《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305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登高,同步,练习,答案,统编,高中
  • cover
8.2《登高》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zhě) 六幺(yāo) 慢捻(niǎn) 霹雳 (pī) B.贾人(jiǎ) 荻花(dí) 钿头(diàn) 青冥(mín) C.天姥(mǔ) 剡溪(shàn) 訇然(hōnɡ) 渌水(lǜ) D.憔悴(qiáo) 猿啸(xiào) 潦倒(liáo) 浊酒(zhuó)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地崩山催 一夫当关 朝避长蛇 萦绕 B.渚清沙白 艰难苦恨 风急天高 潦倒 C.东船西舫 天涯沦落 沧海月明 谪居 D.千呼万唤 杜鹃啼血 义愤填膺 锦瑟 3.以下选项不属于《登高》诗中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 A.常年客居他乡 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 D.自身困苦多病 4.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二方面着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_____?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②_____,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徘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③_____,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俭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与《九歌》的关系是脉络分明的。而杜甫之后,黄庭坚又继续了杜甫的发展,写出《登快阁》那首诗中的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由于古代诗人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又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使得中国诗歌语意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