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47622

4.1了解混凝土 课件(共25张PPT)-《建筑材料》同步教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5-02-21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2815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建筑材料,理工大学,华南,教学,同步,了解
  • cover
(课件网) 学习情境四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及其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 学习单元1 了解混凝土 学习单元2 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材料 学习单元3 测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学习单元4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学习单元5 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学习单元6 划分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 学习单元7 加入掺合料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学习单元8 应用于特殊场合的混凝土 学习情境四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及其质量控制 学习单元1 了解混凝土 一、混凝土的概念及分类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混凝土的种类繁多,通常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按所用胶凝材料分类 按胶结材料分,混凝土可分为无机胶结材料混凝土、有机胶结材料混凝土和有机、无机复合胶结材料混凝土。 (1)无机胶结材料混凝土包括水泥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 学习情境四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及其质量控制 璃氟硅酸钠混凝土等。 (2)有机胶结材料混凝土包括沥青混凝土、硫黄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 (3)有机、无机复合胶结材料混凝土包括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等。 (二)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不同,混凝土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射线混凝土等。 (三)按体积密度分类 按体积密度不同,混凝土可分为特重混凝土( >2 500 kg/m3)、重混凝土( =1 900~2 500 kg/m3)、轻混凝土( =600~1 900 kg/m3)、特轻混凝土( <600 kg/m3)。 学习情境四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及其质量控制 (四)按性能特点分类 按性能特点不同,混凝土可分为抗渗混凝土、耐酸混凝土、耐热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 (五)按施工方法分类 按施工方法分类,混凝土可分为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等。 在混凝土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是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按表观密度可分为: 1.重混凝土 表观密度大于2 800 kg/m3,由特别密实和特别重的骨料(如重晶石、铁矿石等)制成。它具有防射线的性能。 2.普通混凝土 表观密度为2 000~2 800 kg/m3,用天然砂、石作为骨料制成,是建筑结构、 学习情境四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及其质量控制 道路、水工工程等常用材料。 3.轻混凝土 表观密度小于2 000 kg/m3,它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及大孔混凝土等,常用作保温隔热或结构兼保温材料。 学习情境四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及其质量控制 二、混凝土的组成 混凝土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砂和石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体,包裹在骨料的表面并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浆体起润滑作用,赋予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便于施工;在混凝土硬化之后起胶结作用,将砂石骨料胶结成一个整体,使混凝土产生强度,成为坚硬的人造石材。外加剂起改性作用。 混凝土组织结构示意 学习情境四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及其质量控制 三、混凝土的特点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一种工程材料,应用范围遍及建筑、道路、桥梁、水利、国防工程等领域。近代混凝土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土木工程的不断创新。 混凝土之所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由于它有许多独特的技术性能。这些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材料来源广泛 混凝土中占整个体积80%以上的砂、石料均可以就地取材,其资源丰富,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 (二)性能可调整范围大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改变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例及施工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