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48307

14.1《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507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1,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4.1《故都的秋》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运用了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归园田居(其一)》则运用了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前诗的比喻以明喻为主,后诗的比喻全是暗喻。 B.《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深沉的感叹;《登高》每联对仗,句法谨严,表达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 C.《故都的秋》用语简练典雅,善于从寻常景象中表现故都秋天的美;《荷塘月色》语言华丽,善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描绘月下荷塘的美,充满诗情画意。 D.《反对党八股(节选)》采用了边破边立的写法,在逐条批驳的同时提出正确主张;《拿来主义》采用了先破后立的写法,先批驳错误做法再阐发正确主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一直在推动传统艺术的演变,但新生态的形成需要时间,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引起质变。“云”文艺热潮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契机,成为传统艺术转型的一副催化剂。中国传统艺术是在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的文明精华。活化传统艺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领略艺术之美,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鲁迅《拿来主义》) 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C.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郁达夫《故都的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郁达夫追求的是“雅趣”。雅趣,不像俗趣那样偏重于外在的色彩形状,①_____,这种内在意味的体悟是与古典文化修养联系在一起的。②_____,也没有高雅的心灵,对雅趣可能是看不出、感而不觉的。《故都的秋》是有雅趣的,③_____?体现在不去游览大家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租人家一椽破屋”;体现在不去欣赏茂盛蓬勃的自然景观而喜欢残败凋零的生命,教冷色调的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雅趣的内涵是深沉的,欣赏雅趣,除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审美水平还需要增强。 3.请将文中加点的词依次替换成恰当的成语。 ① ② ③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不通顺,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