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62940

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份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4635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
  • cover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其根本目的是( ) A.为了割占香港岛 B.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C.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了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2.近代史上我国的“大门”不断地被动开放。下列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是( ) A.南京 B.上海 C.宁波 D.厦门 3.海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关税主权是一个国家是否主权完整的体现,但是在近代,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4.右图是小史同学制作的示意图,适合作为这幅图标题的是( ) A.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B.君主立宪的迷梦 C.内忧外患的清政府 D.农民阶级的反抗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场运动(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刺激了西方列强侵略的野心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法国大作家雨果在文章中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厦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这里“两个强盗”指的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日本、俄国 D.美国、法国 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想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为此颁布了(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治通鉴》 D.《变法通议》 8.在侵华的八国联军的队伍中,我们不可能看到右列的哪面旗帜(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9.《全球通史》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巨大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第三次是1900—1901年同八国的战争。材料叙述的史实体现的学习线索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救亡图存的探索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鼎盛 D.殖民地人民的战争 10.《甲午!甲午!》纪录片通过(右图)四集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120多年前一场战争的全过程。在此纪录片中能够看到的是( ) 第一集角力东北亚 第二集不宣而战 第三集龙旗飘落 第四集悲歌涅槃 A.关天培血战虎门 B.邓世昌壮烈牺牲 C.义和团廊坊大捷 D.三元里抗英斗争 1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 12.民谣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出版刊物宣传思想,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途径,下列报刊中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挽救了民族危亡 C 《定国是诏》颁布 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 B.B C.C D.D 15.如图漫画《“如此修墙”》艺术化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一运动。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清朝官员的盲目排外 16.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