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65423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4722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饮 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做过几任小官,后辞官归隐田园。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饮酒》(其五):东晋末年,刘裕调集兵力北伐后秦,节节胜利,陶渊明早就认定东晋的气数已尽,他悲伤郁悒,后认识到,人生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他醉酒之后常常诗兴大发,书写感慨,再修改润色,一共得到 20 首诗,即《饮酒》。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lú xuān xiānɡ huán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朗读时可按照“二三”式来停顿,语调宜舒缓。前四句宜读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 诗词诵读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 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如此,这样。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喧嚣扰攘的尘世。 指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较强的交往。 偏远,偏僻。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等。 读懂诗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闲适淡泊的样子。 【译文】(我)在东篱下随手采摘菊花,内心闲适淡泊,偶然抬头,看到南山美景。傍晚山间的云气十分秀丽,飞翔的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蕴含着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东边的篱笆。也指代菊圃。 山间的云气 傍晚 相伴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读懂诗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明归隐之所。 是官场你争我夺,互相倾轧的写照。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等。 自问自答,言语之间尽显自豪和自足之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 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诗歌主旨。“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景象中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了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随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与追求。 [重点]怎样理解《饮酒》(其五)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诗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才能深入理解。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伪和奸诈。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官,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课文全篇探究 归隐田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至于“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