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69463

5.2 速度 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日期:2025-04-2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9048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速度,课件,21张,PPT,2023-2024,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速度 1.结合实例,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知道速度的概念及公式,能利用速度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结合速度公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设计实验并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和速度的测量。 生活中的物理 如图,甲、乙、丙三位运动员在参加百米赛跑,观众认为甲跑得快,裁判认为乙跑得快。 【问题】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运动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 快 (选填“快”或“慢”)。 快  2.物体运动路程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 短 (选填“长”或“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短  1.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张雨霏获得女子200 m蝶泳金牌。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观众以 相同时间比路程 的方法判定谁游得最快;当比赛结束时,裁判以 相同路程比时间 的方法判定谁最快。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速度 ·导学建议· 在使用速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时,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如有必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一节习题课。 1.概念:描述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 单位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运动快慢  单位  2.公式: v= ,其中v表示 速度 ,s表示 路程 ,t表示 时间 。 单位 路程(s) 时间(t) 速度(v) 第1组 m s m/s 第2组 km h km/h 1 m/s= 3.6 km/h v=  速度  路程  时间  3.6  3.变形公式 (1)求运动时间:t=。 (2)求运动路程:s= vt 。 vt  1.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数值是1 m/s、3 m/s等,所以也采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1 m/s=3.6 km/h,因为1 km/h=== m/s,所以有1 m/s=3.6 km/h。 2.南通沪苏通公铁大桥全长12 km,限速100 km/h,某汽车通过大桥用时9 min,求: (1)该汽车通过大桥的速度; (2)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该汽车通过大桥的最短时间。 (2)该汽车通过大桥全程至少需要的时间: tmin===0.12 h 解 (1)该汽车通过大桥的平均速度: v===80 km/h 速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根据公式 v= ,我们可以测量出s、t,然后计算得到物体的运动速度。 2.测量工具:用 刻度尺 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 秒表 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v=  刻度尺  秒表  间接测量:首先应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某些物理量,再利用公式求出其他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叫间接测量。 3.学校科技社团的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速度”的实验。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纸锥下落时间和 路程 。 路程  (2)以较方便的常用方法测量时,主要测量器材是:秒表、 刻度尺 。 (3)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测量速度的方案: 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为了方便测量,你认为选用 方案二 比较合理。 刻 度尺  方案二  (4)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纸锥进行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若测得AB的距离为24 cm,已知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根据照片可以判断纸锥在OA段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先变大后不变”),纸锥在AB段的速度约为 0.6 m/s。 变大  0.6  速度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 速度公式是v=,请根据数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路程单位是m,时间单位是s,请推导出速度单位。 解 假设路程是2 m、时间是1 s,则v===·=2 m/s,所以速度单位是m/s。 (2)根据公式v=,推导出求路程s、时间t的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