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8802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996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
  • cover
分数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63—64页。 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下册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节教材通过创设说一说、画一画、拿一拿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读、认、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分数意义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中逐步积累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倾听、归纳概括等活动经验,将在本课学习中进一步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使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一定数量的铅笔、作业练习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分苹果。1个苹果怎么分给两个小朋友? (学生反馈:一人一半) 老师引出分数,把苹果平均分为2份,取其中一份就是。 2、出示课件,带有涂色的圆。理解分数。 学生观察并反馈。能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图示说出表示的含义。 出示课件,的披萨的图示,请同学说一说和的区别。 学生观察并反馈。(都是平均分成4份,只是取的份数不同。所以分子不同。) 老师小结:分数是因为1个物体不够分的情况下,所以采取平均分的形式,将1个物体平均分成小于1的数量,从而产生了分数。也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占比。(板书:)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活动一:举例感知,明确整体“1”的含义。 1、出示课件,感知1个物体的。请学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反馈:图1将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3份就是。 图2将一条线段总长为4㎝,取其中3㎝也就是就是。 老师小结:1个实物,1个图形,1条线段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整体“1”。(板书整体“1”)把谁平均分,谁就是整体“1”。分数就是把整体“1”平均分,取若干份而得来的。那么多个实物、图形是否也能看作整体“1”,然后平均分呢? 2、出示课件,感知多个物体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反馈:图1共有4个三角形,涂了3个三角形,涂色的占全部的。 老师追问:这个图形的将谁看作了整体“1”? 学生反馈:4个三角形。 老师小结:将4个三角形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4份,涂色了其中3份,所以是。这个 表示了3个三角形。整体多了分数所代表的数量也多了。 3、出示小组合作任务,感知多组物体的。 , (1)上图都是将( )看作整体“1”。 (2)图1将整体“1”平均分成( )份,取了( )份,是,有( )根骨头。 图2将整体“1”平均分成( )份,取了( )份,是,有( )根骨头。 图3将整体“1”平均分成( )份,取了( )份,是,有( )根骨头。 小组展示,班内交流。 老师小结:多个物体也可以看作整体“1”,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数是一个相对的量,不能代表具体有多少。整体数量多了,分数所代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