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设计 小课时教学 --《整式》教学设计 《整式及其加减》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多项式乘法仅限于一次式之间和一次式和二次式的乘法)。 二、单元框架图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字母与代数式进行表示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赋予一些简单代数式以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应的规律。 (5)了解整式的相关概念,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并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6)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计整式加减运算,探索具体问题中的一般规律及解释具体问题中的现象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建立初步的符号意识,发展抽象思维。 (2)会进行简单的整式运算,发展运算能力。 (3)探索具体问题中的一般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进一步学习用类比、归纳、转化等方法进行思考与运算,发展运算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整式及其加减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勇于探究、质疑及合作交流的精神。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什么代数式?什么是整式? 代数式与整式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整式的加减都要经过哪些步骤? 在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 五、专题划分 专题一:代数式及整式的相关概念(4课时) 专题二:整式的加减运算(3课时) 专题三:探索规律(2课时) 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整式及其加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有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整式、整式的加减、探索与表达规律。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但由于抽象思维水平有限,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还较浅显。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重视代数式的解释,提倡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七、课时设计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3.3整式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过程,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会求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 2.能区分单项式、多项式及整式的联系与区别; 3.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分类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等概念. 难点:对多项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微课,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代数式的定义: 2.(1)原价为a元的书包,现按8折出售,则售价为 元. (2)甲、乙两人一起在体育场锻炼,体育场跑道每圈400米,甲跑了m圈,乙跑了n 圈.甲乙两人共跑了 米. (3)某种苹果的单价是x元/kg(x<10),用50元买5kg这种苹果,应找回 元. 投影展示,学生回答.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小结: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适合一般规律的表达.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不但巩固旧知,而且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铺垫. 【新知讲解】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一:单项式定义 活动1.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