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9539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日期:2024-11-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7次 大小:2290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
  • cover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一、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特殊经纬线 (1)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 (2)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与之大致重合。 (3)0°纬线:即赤道,最大的纬线圈,是纬度的起始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4)23.5°纬线:南、北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地球最南和最北的界线。 (5)66.5°纬线:南、北极圈,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3.高、中、低纬度划分:高纬度地区:60°~90°,中纬度地区:30°~60°,低纬度地区0°~30°。 4.半球划分 (1)东、西半球划分:以20°W和16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2)南、北半球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分界线,以北地区为北半球(0°~90°N),以南地区为南半球(0°~90°S)。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约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365天)。 2.地球运动方向:自转、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方向从两极看呈北逆南顺,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3.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物影长短的变化等。 4.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一年中物影长短的变化等。 (1)四季变化: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2)昼夜长短的变化: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相反。 (3)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北温带、南温带);极圈以内为寒带(北寒带、南寒带)。 (4)一年中物影长短变化:物体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影长越短,反之则越长;如夏至日时北回归线上的物影达一年中最短,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物影达一年中最长。 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时单位一致)。 (2)比较:图幅相同时,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3.方向 (1)无指向标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 (3)在经纬网图中,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判读。 4.常用图例 5.主要地形类型 (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宽广平坦。 (2)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起伏较为和缓,边缘较陡。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有耸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地表崎岖。 (4)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5)盆地:四周高, 中部低,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 6.地形部位 7.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爬山选择缓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观赏瀑布、攀岩、修建玻璃栈道选择陡崖。 (3)建水库选择“口袋形”洼地。 (4)修路选择坡度较缓、穿过等高线条数较少的线路。 (5)城镇建设选择等高线稀疏且靠近河流的平坦开阔地区。 (6)野外宿营适宜选择鞍部或等高线稀疏且离山谷较远的地方。 四、海陆分布 1.海陆占比:大致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3.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4.部分大洲的特点 (1)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大洲。 (2)非洲:有“热带大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