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03891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973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至清,中叶,经济,文化,同步
  • cover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单选题 1.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成了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而近代西方的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特别是代表民意的下院有“至尊议会”之称。二者( ) A.都反专制限君权 B.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都否定封建制度 D.都推动当时民主政治发展 2.山西票号创于明朝,其始多山西人为之,分号避各省。人以其资本雄厚而深信之,多以巨资存放号中,因给息存薄甚至无息者,故获利颇丰。其法,集巨资,择信义尤著者数人经理之,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必俟基础确定,而后从事开拓。据此可知,山西票号( ) A.成为晋商崛起的关键因素 B.促进了边贸经济的快速发展 C.提高了民间资本的利用率 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产生 3.据《长安看花记》记载:道光年间,四喜部(以演昆曲著称)“每茶楼度曲,楼上下列坐者,落落如晨星可数,而西园雅集(堂会),酒座征歌,听者侧耳,会心....四座笑语喧阀”。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士人的艺术品位提升 B.昆曲的生存空间有限 C.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 D.昆曲呈现出复兴趋势 4.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构建新儒学体系 B.提倡知行合一 C.强调社会责任感 D.重建伦理秩序 5.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 ) 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 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 6.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于鬻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 ①为了安全和方便,乘船进行长途贩运 ②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 ③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7.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广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富民思想的践行 B.新农作物的传播 C.饮食结构的改变 D.人地矛盾的加剧 8.据统计:乾隆初年广州海关征税定额为271953两,嘉庆初年增长为899064两;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国内各港口驶往东南亚的帆船共295艘;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列国抵华商船共计5107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这一时期( ) A.贸易出超地位优势明显 B.海外贸易取得一定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遭到冲击 D.关税增长主要依靠进口 9.据明朝南海县商人聂烟波的族谱记载:其“嗜航海,巨船装运雷阳之粟,冲风冒雨,备偿艰苦……由是基业大进,峥嵘阀阅,大振家产。于是田园倍增,扩租无算,以为子孙悠久之计,不可羡欤”。这一记载可用于佐证明朝( ) A.重农经济模式影响深远 B.商业资本发展举步维艰 C.民间海外贸易规模巨大 D.农村土地交易规范有序 10.“天地君亲师”思想发端于战国,在宋代定型,明清之前常提及“天地君亲”,而少加入“师”,清雍正帝以上谕形式明确加入“师”。之后从官府至民间祭祀“天地君亲师”牌位的风气非常兴盛。这反映了清代( ) A.儒学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B.民间信仰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C.儒者士大夫身份的神圣化 D.强化思想教化推进国家治理 11.顾炎武在《亭林文集 与施愚山书》说到:“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