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11905

【大单元教学】青藏地区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下(单元分析+2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9855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课时,分析,八下,地理
    《青藏地区》单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材 人教版 设计者 盘伟国 二、单元实施 单元主题:“美食中国———青藏特辑”小导演 教学思路: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两条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与农业”“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两节内容。与北方地区的设计思路一样,教材首先对青藏地区进行概述介绍,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第一节内容中,教材在“世界屋脊”这一标题下从青藏地区的地形入手,介绍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高寒;其次在“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下介绍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牧业和人们生活、生产的特色。 青藏地区是全书讲述的四大地区中的最后一个地区教材,在世界屋脊部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通过成都和拉萨这两个纬度位置相近,海拔相差较大城市的气候资料的比较解释青藏地区高寒的特点,这种比较的方法是学习区域特点常用的方法之一。教材还注意渗透关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地理观念,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非常特殊表现为高和寒,这是研究青藏地区的关键,在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这一部分,教材分析了青藏地区的内部差异,因为海拔的不同,区域内部的生产和生活出现差异,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种植业是主要的农区,海拔较高的地区则发展畜牧业是主要的牧区。 在节认识青藏地区总体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深入学习一个具有典型地理特征的区域———三江源地区,教材选择三江源地区作为学生学习的区域,首先三江源地区成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该区域海拔地势高、高寒气候与多雪山冰川、多湖泊和沼泽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是非常典型的学习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素材。其次,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有独特性的地理区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海拔最大的天然湿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区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因此,学习和认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典型意义。 五、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于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例如气候、地形、植被等没有直观的体验,但在许多纪录片或宣传片中对青藏地区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生活经验设计体验式单元教学,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探究青藏地区的独特风光。通过请学生扮演小导演拍摄“美食中国”———西藏特别篇,设计拍摄计划,依次进行西藏自然特征、农牧业生产与三江源地区的学习。在设计活动时,分析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条件时,应该注意区域农业发展分析方法的渗透,综合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既要分析其自然条件,也要分析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设计三江源活动时,三江源地区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和说提供多种资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开展体验式活动时,应着重于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思想,从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单元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其他地理区域的界限,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区域认知)。 2.通过读图与材料,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