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18316

2025广西专版历史高考总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072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明清,答案,挑战,面临,奠定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广西专版历史高考总复习 单元目标检测卷四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明朝时期,官僚机构对皇权的制约作用大为削弱,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职,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家天下”色彩更加突出。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内阁权势的膨胀 C.阳明心学的传播 D.奏折制度的形成 2.明太祖统治时期,制定了《大明律》。《大明律》内容集中,条例分明,维护专制统治的同时,还增加了经济立法。《大明律》增加经济立法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改变 B.专制统治扩展到经济领域 C.商品货币关系不断发展 D.工商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明朝,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人选,再经皇帝批准任用,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 (  ) 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 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 D.致使科举的选官功能被削弱 4.“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生我不辰兮,疆土多故;奠我再生兮,维戚元辅。”该诗歌主要颂扬了戚继光(  ) A.平定了准噶尔叛乱 B.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5.关于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因,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 A.建立西域都护府    B.形成奏折制度 C.设立枢密院 D.设立军机处 6.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自上而下地推进土司制度、乡约制度、保甲制度、团练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官方和民间的基层组织均在不断地接受或执行“国家”制度。这说明当时(  ) A.中央政府利用宗族势力维持地方秩序 B.中央集权体系趋于完备 C.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对国家的认同程度提高 D.边疆治理方式实现创新 7.(2023广东广州调研)雍正四年(1726),针对云南地区水路不通的问题,云贵广西总督(流官)鄂尔泰上疏:“云贵远居天末,必须商贾流通,庶地方渐有生色。”阅后,皇帝朱批:“见处信得,及便动数十万帑金何妨 朕不惜此等之费也。”材料可以论证的主题是 (  ) A.交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 B.中央集权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C.边疆治理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 D.君主专制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8.清朝雍正时期曾“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规定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政策(  ) A.禁绝外国人来华贸易 B.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C.放宽了民间贸易往来 D.有利于维护主权和发展经济 9.下表中的著作均涉及了玉米的相关记载。 著作 作者 记载内容 历史结论 《农政全书》 [明]徐光启 出现“玉米”的称谓 玉米在明朝时便已传入中国 《金瓶梅》 [明]兰陵笑笑生 提到过“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黄邦和、萨那、林被甸 16世纪玉米传入中国,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 对表中内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由多个史料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B.对玉米传入中国的历史解释不够严谨 C.解读玉米传入中国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 D.历史结论需要多个史料进行论证 10.明朝时期,松江府“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奉贤县(今奉贤区)的农村“居民繁绸,布楼充斥”;华亭县的柘林有“居民稠密,商贾辐辏”之称。上述材料说明明朝时期江南地区(  ) A.农业经济高度发达 B.手工业品物美价廉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