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20198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12月历史考试(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36891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贵州省,历史,答案,图片,考试,12月
  • cover
毕节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度秋季学期12月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丨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8题,每小题3分,共8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 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 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手工技艺高超 B.文化礼制产生 C.经济发展繁荣 D.阶级分化明显 2.“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 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认同。这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 B.血缘成为维系文化、政治认同的纽带 C.全国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 D.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间的差别已消失 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石器 耜 铁农具 曲辕犁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7页 4.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 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 B.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C.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D.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5.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 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 出江南地区() 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 6.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钱、名师指 导、十年寒窗等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 达这种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科举制的平等性受社会级差制约 B.历代科考无家道贫寒苦读者入仕 C.农民阶级不具备科举中第的条件 D.科举考试以出身、学识等为依据 7.下表是唐初对突厥采取的统治措施。由此可见,唐初中央政府() 贞观十四年(640 平高昌、置西州(吐鲁番)、庭州(吉木萨尔),九月,“置安 年) 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 贞观二十二年 平龟兹国(库车) (648年) 永微二年(651 将安西都护府由交河迁回高昌故都,命高昌王后裔前往镇抚 年) 显庆三年(658 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故安西为西州都督府 年) A. 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B.确保了西域的长期稳定 C.始终以被动军事防御为主 D.维护了汉藏间友好关系 8.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 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有利于边疆经济的开发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满足隋炀帝游江都之愿 9.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 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