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29438

第3课《短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共46张PPT)+素材+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6次 大小:435887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6张,导学案,素材,PPT,课件,3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短诗五首(第2课时)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2.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阅读杜甫的《月夜》,尝试独立赏析。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1)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卞之琳是推动中国新诗由提倡格律的新月派向现代主义诗歌过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既讲究章节的整饬、文字的洗练,更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独特,富于象征意味。代表诗作有《断章》《雨同我》,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2)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3)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早期作品有浪漫主义倾向,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后期作品大多是政治题材,歌颂祖国和人民。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船工号子》等。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写作背景。 (1)《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2)《风雨吟》创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生。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 (3)1949年2月,聂鲁达离开智利,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此后他到过欧、亚、美的许多国家,积极参加保卫和平运动,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51到1952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销对他的通缉令,人民以盛大的集会和游行欢迎他的归来。回国后他过了几年比较安定的生活,完成了很多诗篇。《统一》创作于这个时期。 二、合作探究 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哲理。 (1)《月夜》中有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先自主找出意象,然后联系时代背景和诗歌意象特征理解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2)如何理解《萧红墓畔口占》最后一句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体会“等待”“长夜”“却”“卧听”等关键词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 (3)《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阐释抽象的哲理的?(这首诗共写了哪几个画面?这些画面反映了什么哲理?) (4)《风雨吟》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重点理解“舵手”这个形象所反映出的多种情感。) (5)如何理解《统一》中的“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抓住“所有”和“一”的关系,从而理解“统一”的内涵,进而从“多”和“少”的角度理解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2.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1)《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对比手法有哪几个层面的体现?(从诗人所做动作的过程和结果、诗人和对方的不同表现等角度来思考。) (2)对比阅读五首短诗,说说新诗“新”在哪些方面。(从形式、语言和观念等角度来分析。) (3)该时期新诗具有“新中有旧”的特点,请结合前两首诗进行分析。(从诗歌的意象选取特点、起承转合、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 罗丹说:“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这五首诗的学习,大家再次感受到了现代诗歌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情感充沛、意境优美等特点。请你任意借鉴一首短诗的句式,创作一首小诗。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课后任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