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练习 一、单选题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实现(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党 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D.法治政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结合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的政治职能比社会职能重要 ④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这体现依法治国的原则是( )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下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③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差别对待 ④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没有道德内核支撑,难言良法、难图善治,而脱离了现代法治语境,心中的道德也难以自行。这表明( ) ①法治对道德具有滋养和支撑作用 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④推进全民守法需要强化规则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宪法和宪法实施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为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向深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编制立法规划计划,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立法形式,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动宪法全面实施。由此可见( )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最高立法权 ②国家立法机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民法典》设立“好人条款”鼓励助人为乐,“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突出体现的全面依法治国原则是( )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目前我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亿人,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4万处,宗教院校92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重视和保障人权,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 B.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C.我国重视和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通过宪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的权利越来越广泛和充分 9.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多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立法权,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依法治国取得了重大成就 C.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D.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10.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