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3829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青岛版五四制

日期:2025-10-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40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 cover
八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确余数比除数小。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发展初步的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看,秋天来了!(出示课件:秋天的动画)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秋景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出示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小明班组织郊游的情景图并通过音频听男孩和女孩遇到的困难。小女孩的困难:我有 10片饼干想要平均分给 5个小伙伴,每人分几片?小男孩的困难:我有 12个草莓,我想每人分 4个,可以分给几人呢?生分别列式解决。 师生交流: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解决?结合题意让学生说一下被除数、除数、商分别表示什么?师小结:分什么什么的总量就做被除数。除数就表示怎么分。商是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设计了帮助两位同学解决困难的环节,复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问题以小孩子的语言和配音出示,学生更感兴趣,更易接受。】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7根火腿肠平均分给 3个人,每人分几根?生列式 7÷3,师板书。结合题意,让学生说一下为什么 7做被除数,3做除数。接下来问学生结果是多少呢。学生回答不统一。2.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火腿肠分一分。7个小圆片平均分成 3份,每份分几个。学生分的过程遇到困难,让学生上台交流遇到的困难是还剩余 1根。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剩下的 1个为什么不分了?不能分了,因为再分就不是平均分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摆小圆片,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发现了生活中的“余数”。为建立“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奠定基础。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直观思维。】 3.初步认识余数,尝试补充完整算式。 引导学生得出:把 7根火腿肠平均分给 3个人,每人分得 2根,所以 7除以 3等于 2根(板书:2 7除以 3等于 2)还剩余了一根。分完后剩余的这个数就叫做余数(板书余数)。数学上统一用......表示剩余。(板书......)余数 1写在这里。追问学生单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余数这个 1是我们在分 7根火腿肠剩下的部分,所以单位是根。 4.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读法及意义。 生尝试读法,教师进行规范:7除以 3等于 2余 1。齐读巩固。结合题意让学生说一下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算式表示的意思:表示把 7根火腿肠平均分给 3个人,每人 2根,还剩下 1根。生单独说,同桌俩互相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摆小圆片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意义。通过追问余数的单位,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是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的部分,因此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5.出示课题,介绍余数来历。 师: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通过视频介绍古人是怎么发现余数的。 师小结:看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你也会发现许多数学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观察分析,探究规律 1.继续探究“如果有 13个,14个、15个或者 16个草莓,仍然是每人分 4个,可以分给几人呢?”小组分工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