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42270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2次 大小:7121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0课,夏金元,金元,统治,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的学习,认识社会现实对文化制度发展的推动作用。2.时空观念:掌握1125年金灭辽、1260年元朝建立、1276年元朝灭南宋等有关内容。3.史料实证:通过具体认识辽与西夏的政治制度、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等有关内容。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辽夏金元时期华夏文明不断向四周扩散并促进民族大交融的有关内容,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和”与“战”的影响。 难点:理解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关系。 【时空定位】 【知识解读】 南北面官制:又称南北两院制,是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央和权力核心机构。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有名无实。 四时捺钵: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辽建国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营称“捺钵”。大约到辽圣宗时,四季捺钵才有固定的地点和制度,成为辽帝定期会见南北面官,决定军国大事的中心。 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以户为计算单位,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猛安谋克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组织。其推行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在女真社会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大定之治:是指金朝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的短暂稳定繁荣的局面。完颜雍在位期间对内励精图治,革除弊政;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采用汉制,兴文学,积极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对外主动和宋朝议和。从此,宋金双方休战了约三十年,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金朝国库充盈,社会风气开始好转,基本达到了“使民知所效也”的目的,出现了繁荣鼎盛的景象。 四等人制:元初,依据不同民族将民众的社会地位划分为四等:蒙古人社会政治地位最优越;色目人(西夏、回回等)次之;汉人(原先金朝统治地区的金人和汉人)再次之;南人(原南宋统治的民众)最低。 【主干知识】 一、辽与西夏 ★学习聚焦:辽和西夏与北宋鼎峙,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统治的稳定 辽 西夏 起源 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西、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建国 1.时间:916年2.人物:耶律阿保机3.国号:契丹→辽4.都城:上京 1.时间:1038年2.人物:元昊3.国号:大夏4.都城:兴庆府 建制 1.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2.四时捺钵: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时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模仿北宋,中央机构有汉式和党项式两种官称 民族关系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导语解读 “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教材P58) 辽、西夏兼有农、牧两种经济,与汉、唐时期仅有单一游牧经济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相比,更加难以对付。说明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