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42865

7.3重力 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日期:2024-05-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81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3重力,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八年级
  • cover
重力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重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方向。 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重心概念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重力的存在,理解重力的产生。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重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重心的概念及其在物体平衡中的应用。 三、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 钩码 细线 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木块)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石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 展示下落的苹果,问学生苹果为什么会下落,引出重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0分钟) 讲解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地球吸引)和方向(竖直向下)。 引入重力的计算公式:G = mg,解释公式中G、m、g的含义及单位。 强调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比例系数是g(重力加速度)。 讲解重心的概念及其在物体平衡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15分钟) 实验一: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步骤: 1.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钩码所受的重力。 2. 记录数据,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验证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关系。 实验二:寻找物体的重心 步骤: 1. 用细线悬挂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木块),观察细线的方向。 2. 用细线悬挂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石块),同样观察细线的方向。 3. 根据细线的方向,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重心位置。 4. 讨论重心在物体平衡中的重要性。 4.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重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公式及重心概念。 强调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心在物体平衡中的应用。 五、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交流对重力概念、计算公式及重心概念的理解。 讨论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六、巩固练习 1. 选择题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 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D.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 一个物体在地球上重为G,月球上它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若一个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1 > m2 B. m1 = m2 C. m1 < m2 D. 无法判断 2. 填空题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N。(g取10N/kg)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和巩固练习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重力的概念和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 突出实验探究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重力的存在和重力的产生,加深对重力的理解。 2. 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3. 注重合作与交流。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在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和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操作不规范、读数不准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我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