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的艺术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实验教材美术第十六册第二课,本课的课型属于 综合·探索领域。探究人类文字的创造,人类最初创造的所谓文字,都是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画。如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刻写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等,都同样带有鲜明的图画痕迹。而汉字书法所具有的特性,更使得这种文字不仅是一种交流信息的符号,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总之,文字的发展演变史中永恒不变的是文字中饱含着图形美感和深厚的美术文化暗示。此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的美感,文字的文化性以及作为一种单纯的图形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启迪和视觉冲击,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从文字中所蕴涵的美中寻找更丰富的美术创作灵感源泉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学情分析】 初中生个体差异大,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设计思路】 由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仓颉造字让学生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再来猜这些象形文字,增强趣味性更深的体会了象形文字的特征。引出文字图画性。由此又介绍了几种象形文字:东巴文、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问总结文字的又一大特性:概括性。文字的美不仅在于形美还有意美,举例:“孝 ”字体会中国文字的含义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艺术家对文字进行了不同的艺术处理,适时介绍中国书法的演变,进一步体会草书“舞”字,感受线条的美感。还有的艺术家对文字进行了创意设计 ,欣赏创意文字设计作品,体会现代文字的艺术性,拓展思维,体会它的审美价值,也为后面的作业做铺垫。最后进行大显身手作业部分,实践体会文字的魅力,锻炼创造设计能力。使学生体会我们不仅要欣赏文字的美,更要运用文字的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目标教学】 1、知识:理解和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字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 2、能力:能够从文字形象中寻找灵感,创作具有文字韵味的美术作品。 3、思想教育:愿意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文字,愿意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文字的图画性、概括性的审美价值。 难点: 文字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欣赏、分析、引导启发、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电教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美术书、美术本。 教 学 教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矫正反馈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上课我非常高兴,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猜一猜:有这样一种符号可以记录语言、表达情感、传承文化、象征文明并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信息,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文字)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既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传播文化信息的工具,好,这节课我们就进入文字的世界,一同来感受文字的魅力。板书《文字的魅力》。 讲授新课 每个文字的形成和发展都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形成它非常完善的体系,比如说:我们以我们非常熟悉的汉字为例,在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时代,大家想一想人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录事情呢?对非常好,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比如:大事情结个大结,小事情结个小结。但是,这种方法有个弊端,时间长了,很多事情就说不清楚了,所以怎么办呢?传说中皇帝就派了这样一个人(多媒体)他的大臣仓颉。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