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45330

【核心素养目标】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含反思)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740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8课,经济,体制改革
  • cover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标准 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内容分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以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后来,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起来,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建立起来,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三、教学目标 历史解释: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唯物史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家国情怀: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教师活动 材料1: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材料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学生活动 改革目的: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教师活动 试点:凤阳小岗村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材料2: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 学生活动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教师活动 材料1: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商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材料2:80年代初,企业职工吃“大锅饭”,青岛冰箱厂(海尔前身)职工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该厂当年亏损147万元。 (2)学生活动 背景: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分配上平均主义,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 企业缺乏活力。 教师活动 结合表格和课本P40,梳理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4)学生活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宏观调控上,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五、课堂总结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农村。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