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标准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容分析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在国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不断加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三、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自主归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等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能通过时间轴归纳新中国在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家国情怀: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养成关心国家和国家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教师活动 近代中国外交特点: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弱,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2)学生活动 屈辱外交: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 教师活动 材料1: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2: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学生活动 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活动 材料1:它使新中国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2: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学生活动 影响:对中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 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 五、课堂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汇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有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些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理解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理解新中国发展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