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46713

【核心素养目标】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26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29384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核心,素养,目标,12课,民族,大团结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新课标: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素养探究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1.通过图文材料和活动,知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唯物史观) 2.通过课本文字、视频、史料等资料,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了解国家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采取的措施。(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观察《民族区域示意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认识五个自治区。(时空观念) 4.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素养探究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中国古代史单元目录节选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素养探究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素养探究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朝 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驻藏大臣 台湾:台湾(府)省 西藏:宣政院 台湾:澎湖巡检司 文成公主入藏 张骞出使 西域 魏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 帝改革 土尔扈特部东归 回族形成 历史特点: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现实状况: 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面积广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各民族都有不一样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前提: 适用地区: 自治地方: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确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被载入宪法 颁布实施 制度化→法律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施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列举我国建立的5个自治区。 195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5年 西藏自治区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5 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120 个自治县(旗)。 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