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47131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A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6303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联考,解析,原卷版,历史,12月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高二年级12月联考 历史试题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骨文中的“洹”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右边的“亘”字像是一条逐渐展开的螺旋线,与左边象形的“水”字结合起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商城依洹河而建的特点;同一时期甲骨文中的“淮”字由“水”和“住”组成,“住”是声符。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淮”在卜辞指淮河,当时地位重要。这说明了( ) A. 甲骨文是最原始的文字 B. 原始农耕经济尚未出现 C. 甲骨文经过了提炼简化 D. 甲骨文有实用审美价值 2. 汉武帝时代,全面推行察举制度,又“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贤者、岁贡各二人”,并“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有的郡国执行不力,郡守、诸侯未荐人才。汉武帝为此规定,二千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举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的做法旨在( ) A. 完善选官制度 B. 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C. 建立监察体系 D. 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3.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又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这些举措( ) A.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B. 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 C. 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 D.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4. 宋朝时房州(现在湖北房县)、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有载麻布出产。房州一带“男子烧畲为田,妇人绩麻为布,以给衣食”,“衣裙尽是‘麻’气”,均州也是“桑麻蔽山,衣食自足”。熙宁年间,房州、均州所在的京西南路交麻布数量达到了几万匹之多。据此可知,宋朝时该地区( ) A. 桑麻占据了种植业主导 B. 农业经营实现了规模化 C.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D. 商品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5. “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在明朝初年,人们很少受到礼教束缚,以至于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现象多发。朱元璋认为“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世之治乱本乎人情风俗,故忠信行则民俗淳朴。”因此,提出了“教化必本诸礼义”的教化方针。由此可见朱元璋( ) A. 重视礼制的教化作用 B. 教化内容具有广泛性 C. 以礼义作为治国核心 D. 教化对象的覆盖面广 6. 1684年,在台湾回归清朝版图之后,清政府将台湾划入福建省的管辖范围之内,设立台湾府,派遣官员管理;1885年,又设置了台湾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台湾巡抚,对台湾进行全方位的管辖。这一变化体现了清政府( ) A. 外交思想完成了近代化 B. 海防意识不断增强 C. 地方行政体系走向完善 D.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7. 甲午战争后,各方人士包括维新派知识分子、朝廷及地方的开明官员,逐渐突破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他们认为洋务派的变法仅是“变事耳”,必须“尽弃旧习”,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体”进行变革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中体西用具有历史局限 D. 早期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8.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进驻北京时,他再次强调:“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关于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史实正确的是( ) A. 中共一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B. 八七会议反思大革命经验教训 C. 遵义会议全面清除“左”倾错误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拨乱反正 9. 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必武对旧司法人员进行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国家本质改变了,法律也改变了。”在司法改革运动中,对旧司法人员机械地搬弄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