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九下科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测试卷 说明:本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B.一片森林中全部的树 C.一个校园中全部的人 D.一个海岛上全部的鸟 2.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 )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菜吸收水分 D.兔吃草 3.白居易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下面三者关系能用来说明这句诗的是( ) A.地貌→气温→植物 B.地貌→降水→植物 C.季风→风向→植物 D.纬度位置→气温→植物 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 ( ) A.流向消费者 B.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经分解者释放 D.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5.下列对如图所示某校园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校园里所有的绿色植物是一个种群21cnkxtB.食物链:光→植物→虫→鸟→微生物 C.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是可以循环的 D.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与右图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 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D.该生物有细胞核 7.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根据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B.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 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 8.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B.被其他动物捕食后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内能散失 D.被分解者捕食后消耗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人们生产活动一定要有限度 B.人类的生产活动可能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建立新的稳定性 C.人类社会工业化表明人类活动肯定对生态系统造成消极影响 D.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不能砍伐森林 10.动物世界,千奇百怪,妙趣无穷。有时看似平静,实际危机四伏。动物的伪装技术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式。黑脉金斑蝶不仅吃有毒的树叶不会中毒,还能将毒素储存在体内作为防御的武器。拥有黑色、黄色和白色条纹“外套”,十分醒目。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一种?(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攻击性 11.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生态球,将其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两天后发现瓶内的生物仍生长良好,但水中的pH明显下降。若要让瓶内各种生物存活时间较长,应适当增加( ) A.水草数量 B.小鱼数量 C.螺蛳数量 D.微生物数量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上下图所表明的物种A与B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共生 D.竞争 13.上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系统可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 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14.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断减少,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光照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