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54091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68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十六课《登泰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文章对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描写,学习文章写景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色,体味作者豁达开阔的心胸。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实词和写景的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眼中泰山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过很多写景的文言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姚鼐的《登泰山记》。姚鼐曾三次登上泰山,分别在乾隆年间、嘉庆年间和道光年间。他看到了不同的景色,也产生了不同的感情。那么,他在这篇文章中写下了哪些景色?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教学新课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子间的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思考并回答: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姚鼐登上泰山所看到的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 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作者登泰山的时间是怎样的?看到的景色有哪些? 明确:作者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冬十月,跟友人一起登上泰山,看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 三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本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记述自己的行踪? 明确:本文写景的顺序是按照作者的登山路线展开的,即从南麓登山,循中谷入山,到山顶天街,至日观峰观日出,最后“至弘德楼东侧”结束。作者按照空间顺序记述了自己的行踪,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四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本文的语言简练生动,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泰山的雄伟壮丽。例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半山居雾若带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绛皓驳色或若灰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五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总结:《登泰山记》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姚鼐登上泰山所看到的雄伟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豁达开阔的心胸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同时,文章的语言简练生动,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泰山的壮丽景象?它们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举例说明。 小组代表发言:文章中有很多句子写出了泰山的壮丽景象,其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例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半山居雾若带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绛皓驳色或若灰色”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等等。这些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泰山的雄伟壮丽。 教师总结: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谈谈对“登山”的认识和感受。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写景的文言文名篇,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感受不同作者眼中不同的景色和思想感情。 附:拓展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拓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特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泰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分析两篇文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