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63246

第5课 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新教材课件)(共24张PPT)-【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37715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精品,世界历史,同步,课堂,中职,高教
  • cover
(课件网) 第5课 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 中职新教材《世界历史》(基础模块) 课程标准 知道非洲和美洲的文明发展状况。 中古时期的非洲 壹 目录 中古时期的美洲 贰 第一章 中古时期的非洲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将非洲分成三部分: 1.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东非、西非、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及诸岛,因这一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黑色人种,又称“黑非洲”) 2.欧洲的非洲———欧洲的延伸”的大陆北缘 3.亚洲的非洲—尼罗河流域。 一、概述 二、古代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发展 历程 兴起于今埃塞俄比亚地区。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文明 成就 政治:奴隶制国家 经济: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国内外贸易活跃 思想:信仰基督教 阿克苏姆方尖碑 (2)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10-15世纪) 兴起条件 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 伊斯兰教的传入 文明成就 A.经济: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 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 B.文化:伊斯兰教传入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非 洲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三.古代西非文明: 加纳、马里、桑海 (8-15世纪) (1)经济 黄金资源,控制商路,外贸兴盛,奴隶从事生产 (2)政治 中央集权 (3)文化 受伊斯兰教影响;文化发达,兴建学校(廷巴克图) 马里国王穆萨 四.古代南非文明: 津巴布韦(11-15世纪) 大津巴布韦遗址鸟瞰图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 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 东非 西非 南非 阿克苏姆 桑给巴尔 蒙巴萨 摩加迪沙 加纳 马里 桑海 津巴布韦 公元前后兴起 4世纪鼎盛 10—15世纪 8—16世纪 14—15世纪鼎盛 信仰伊斯兰教;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信仰伊斯兰教;城市和文化繁荣;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 巨石建筑群(石头城) 古代非洲文明 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从古城廷巴克图看古代非洲文明之盛 “廷巴克图为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是跨撒哈拉商道西线商道的南方枢纽城市……在廷巴克图,能见到来自北方的盐、南方的黄金、东方的铜。” ———《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 ———旅行家利奥·阿非利加努斯 “马里帝国设立了市场管理机构来调节市场秩序,规定合理汇率……。盛大的麦加朝圣,还将大量文人学者吸引到他(穆萨)的宫廷来,促进了廷巴克图思想文化和宗教的繁荣……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和其他有学问的人,这种储备是靠国王慷慨地支付种种费用来维持的。” ———《跨撒哈拉贸易和廷巴克图的兴衰》 马里国王曼萨·穆萨 思考:廷巴克图持续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地理条件相对优越,对外贸易活跃 统一国家出现,农业发展,社会较为稳定 统治者注重调整经济政策,重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观点一: 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99年版) 观点二: 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