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64005

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质量期末调研语文试卷(一模)(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8509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上海市,调研,一模,试卷,语文,期末
  • cover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嘉定) 语文卷 (满分: 150分, 完成时间: 100 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共有24题。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 (一) 默写与运用(13 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4.好朋友参加班干部竞选却落选了,你想用《行路难》 (其一)中所学的诗句激励他下次再努力。于是在便签上写下了 , ,悄悄放进了他的文具盒。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10 题(22分)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乐正夔①一足,信乎 ”孔子曰: “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②举夔于草葬⑥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 和五声, 以通八风④, 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 舜曰: ‘夫乐, 天地之精也, 得失之节⑧也, 故唯圣人为能和。和, 乐之本也。夔能和之, 以平天下, 若夔者, 一而足矣’ 。故曰 ‘夔一足’ , 非 ‘一足’ 也。 ”宋之丁氏, 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 》 【注释】①乐(yuè)正:古代官名, 负责管理音乐事务的官员。夔(kuí):人名,善音律。②重黎:相传尧时掌管时令,后为舜臣。③草莽:草野,指民间。④通:调和。八风:八方之风。⑤节: 关键。 5.请给上文补充出处《 》 (书名)。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 推举 ) (2)得一人之使( 使唤 ) 7.对文中画横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C) B. 大丈夫所喜爱的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 C. 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 D. 音乐是天地的精华,得失的关键在于节拍。 8.从下列选项中为文中画波浪线中的“足”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 (3分) A. 人体膝盖以下的部分,又专指脚 B. 足 够, 充 足, 满足 C. 值得, 配 D. (旧读 jù)过分 9.末句“求闻之若此”中的“闻”是消息、传闻的意思,它在两个故事中分别指的是 和 (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10.文中鲁哀公向孔子求证传闻真假,宋君做出的类似表现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他们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样个道理: (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借两则小故事所要阐释的观点是“ ” (用原文语句回答)。 (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6分) 化石:事实还是虚构 ①科学家们曾发现的一块最为重要的化石是伪造品。这可能吗 一些科学家认为是的,从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②这里所谈论的化石是1861年发现的,它的年代估计大约为1.4亿年前。化石是一个在岩石上非常清晰的动物印模,3英尺长,看起来非常像一只蜥蜴。它有一个具有牙齿但无嘴喙的头. 一个长颈,一条长长的尾巴和一个扁平的胸骨, 所有一切都非常类似蜥蜴。 ③依据这些,我们为什么不推断这个动物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爬行动物,即现代蜥蜴的祖先呢 ④这是因为这个所谓的蜥蜴长有羽毛,而且羽毛的印迹清晰可见。这些羽毛呈双排向下延伸到整个尾部,同时也沿其前肢出现。在当今世界,所有已知的鸟都长有羽毛,而除鸟类以外的其他动物都没有羽毛。因此,这个化雨文老师石被认为是非常古老和原始的鸟类的遗迹,它被称为“始祖鸟”。 ⑤始祖鸟化石是动物演化的一个著名例子,它正好处于目前所知的两类主要动物发展的过渡阶段。它一半是爬行动物,一半是鸟, 因此是爬行动物向鸟演化的极好实例。 ⑥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 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