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69676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24140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贵州省,教学,答案,试卷,物理,监测
  • cover
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 物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质量约500g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物理教科书长约26cm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5m/s 2.下列四幅图中的物理实验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A.将真空罩中的空气抽出,听不到闹铃声,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B.悬挂的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C.蝙蝠通过次声波发现昆虫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D.小孩吹一个带“活塞”的塑料管,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管振动产生的 3.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谷雨”———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4.我们欣赏诗歌时,不仅品读其语言文字,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举杯邀明月”中的“明月”是光源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D.“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5.下列对于科学研究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根完全一样的蜡烛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 B.在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的概念———类比法 C.探究琴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D.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的方法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电视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B.图-2中,配戴凹透镜镜片制成的眼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3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4中,“中国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利用了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7.日常生活中对密度和质量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B.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利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列车车体,因为它的密度大,行驶时列车更稳 8.晓晓在做测量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A、B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是2×10 kg/m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质量相同时, 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1∶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9.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 (第9题图) (第11题图) (第14题图) 10.在录播室录课时,老师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并通过 传到现场学生的耳中。为了防止室外的嘈杂声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采用新型的隔音材料,其减弱噪声的途径是 。 11.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他们的 不同(前两空选填“音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 12.冷空气不断来袭,北方的气温骤降。 (1)冬季,手上涂些护手霜可有效预防皮肤粗糙干裂,因为护手霜中的油脂能 (选填“减慢”或“加快”)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 (2)冬天的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