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81613

河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30958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
    2023一2024学年度高二1月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A【解析】根据材料“把新征服的土地变成其直辖地,并派官员去治理”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加 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地方官员的任命权收归到诸侯手中,这促进了官僚制的兴起,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 郡县制度的推行以及诸侯直辖领地是否减少等问题,排除B、C两项:“宗法制度的崩溃”的表述过于绝对, 排除D项。 2.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汉时期,地处河西走廊地区的姑威通过与西域的陆上贸易以及与 少数民族的互市,发展成西北地区的一个大都会。题干“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盘数 月辄致丰积”描述了武威郡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由此可知,陆上丝绸之路在东汉有所发展,B项正确。材 料体现不出边疆民族内迁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河西地区,并不是西域地区,排除C项:工商业 市镇的兴起是在明朝后期,排除D项。 3.B解析】根据材料“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标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 调”“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可知,唐初按丁征收租 调,唐中期以后按户等、地亩征税,这说明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体现出赋税原则由税丁向 税产的变化,B项正确。明代实行一条鞭法以后,货币成为了主要的税收形式,排除A项:两税法以财产多 少征税为主,人丁征税为辅,有利于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项:唐中期以后,由于土地兼并的严 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加上人口的大量流失,租庸调也无法维持,故在此背景下,推出了 两税法,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不再干预土地的私有,这会加重土地的兼并,排除D项。 4.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泰山红门宫,有儒、佛、道三教的代表人物的供奉,是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内 涵的展现,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三教文化并存,而非大一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程朱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思想,排除B项:泰山红门宫是三教文化并存之地,体现了文化的包容、和而 不同,并不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C项。 5.D(解析】根据材料“‘子违反教令’,其父应从轻发落”“非理殴杀有罪,罪亦甚轻,反之则可不论”可 知刑部对于杀子的父亲惩罚重或者轻取决于子是否违反父亲的教导.法律承认家长在其家族的主权,其目 的是维护“礼”教,体现了清代司法审判中渗透教化功能,D项正确。材料中的案件审判体现了礼法结合, 引礼人法的特点,这与人文色彩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审判标准的描述,并没有涉及司法程序的内 容,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法律与教化的结合,而非冲突,排除C项。 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嘉庆以来,鸦片的输人及战争赔款.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了银贵钱 贱的局面,清政府规定纳税须用白银支付,这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缘于白 银外流,跟海外贸易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白银外流、银责钱贱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跟白银货币化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是白银大量外流的结果,体现不出自然经济解体问题, 排除D项 7.(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铁路修筑标准不一,机车来源多样,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列强纷纷在中国修筑铁路,出口机车,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与控制,近代中国国力赢 弱,路权被多国严重侵占,B项正确。近代中国铁路修筑技术落后、政府试图平衡多方势力、地域差异及军 阀割据的结果,这都不是导致铁路修筑标准不一的根本原因,排除A、C、D三项。 8.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a阶段,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排除A项:b阶 段,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