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82470

鲁教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年级教学分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0次 大小:161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年级,教学
  • cover
全册备课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所以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按照“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的总体思路,遵循“由浅人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知行合-”的教学理念,对小学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每册分为“尚德修身”“砥砺品学”“孝慈齐家”“1爱乐群”“公忠报国”五个单元,课文总数32课,涵括尚德、修身、明理、自然、审美、励志尊师、劝学、惜时、自强、孝慈、齐家、勤俭、睦邻、仁爱、诚信、友善、处世、奉公、廉洁、爱国21个子目主题。课目板块设计兼顾诵读、理解和实践,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传承。 每篇课文的设计,包括主题句、出处、古语今说、明道喻理、知行合一、拓展诵读等部分。一、二年级学生识字程度低,因此第一、二册课本采用全拼音方式,没有“拓展诵读”;第三、四、五、六册不注拼音,增加“拓展诵读"。主题句为每课主旨思想,多是出自传统经典的名言警句;“古语今说”对其进行翻译解读;“明道喻理”以人物故事等方式,对主题句进行具体形象化的阐释,以弥补小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泡泡语”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明道喻理”故事的寓意。“知行合”将课本所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个单元最后设置一-篇“文化传承”,每册共有五篇“文化传承”。每册“文化传承”都有一个共同主题,第-一册是节日与节气,第二册是齐鲁文化名人,第三册是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册是山东历史名胜,第五册是山东地域文化艺术,第六册是红色文化与革命遗址。文化传承突出山东地域特点,涵盖齐鲁文化、地理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 1.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名言警句,初步了解文化典籍; 2.认识身边的文化现象,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3.了解传统节日习俗等,增强对中华民俗文化的了解; 4.以健全的人格养成为重心,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磨练意志、坚定信念、注重养成等方面入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 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及课时分配 本册教材为全年使用,每周两课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