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8474

11地下森林断想(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37199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下,森林,断想,课时,课件,教案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1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3.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4.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这里是一座死火山,海拔1000米左右。 据科学家考察 ( 21世纪教育网 )得知,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在长40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形地带上,共有10个。它们的直径在400米至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其中以3号火山口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 火山口底比较平坦,里面暗藏着火山熔洞。熔洞内气温反常,酷夏有薄冰,严冬有清泉。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问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 。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从此以后,她一直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当代青年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上。198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示了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运用细腻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求。 后来在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职,成为专业作家。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三、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大背景结合起来。从这意义上说,本文正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历经浩劫而大难不死,重获新生而百业待兴,这种社会变迁与本文中的地下森林的历史和现状 ( 21世纪教育网 )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文学总是仿拟现实,本文对“文革”后的社会现实就有很大的仿拟性。例如作者说:“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说的是大自然现象,但让人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经历浩劫,损伤了肌体,却保留和锻炼了灵魂和精神。 四、预习检测: 1、拼音写汉字,汉字注拼音。(答案略) wèi( )为壮观 浩瀚无yín( ) 黑黝黝( ) 轻而yì( )举 装模( )作样 万lài( )俱寂 沉湎 ( ) 愤懑 ( ) 恰如其分( ) niǎo niǎo ( )烟云 怜悯( ) 湖沼( ) 万物dǐng ( )盛 孱( )弱 瘠( )薄 敬( )仰 瘦骨lín xún ( ) 樵( )夫 窥( )测 岑( ) 寂 2、理解下列词义。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