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86237

第9课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62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9课,三军,可夺,匹夫,不可,夺志
  • cover
课题: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经典名句的意思。 3、从经典名句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经典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够熟读、背诵经典名句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师领读题目。2、生读三遍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出处】《论语.子罕》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二人。 (二)学习【古语今说】一个军队可以没有主帅,但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与志向。 (三)学习【明道喻理】小故事:《不食周粟》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认真齐读。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师:伯夷、叔齐用生命捍卫理想信念的精神,为世人传颂。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四)学习【知行合一】 分享经历和做法 (五)学习拓展诵读 读一读说说其含义背一背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后反思: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