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86252

鲁教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教学计划

日期:2024-06-16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6次 大小:16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教学计划
  • cover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段目标:学生经过二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要求:本套教材以德育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尚德修身、砥砺品学、孝慈齐家、仁爱乐群、公忠报国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品德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尚德修身、砥砺品学、孝慈齐家、仁爱乐群、公忠报国(共五个单元,3 6个课时。) (三)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七、教学时间安排: 上学期 第一周 第1课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二周 第2课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第三周 第3课 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第四周 第4课 君子慎其独也 第五周 第5课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六周 第6课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七周 第7课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第八周 第8课 文化传承 京剧 第九周 第9课 士不可以不弘毅 第十周 第10课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十一周 第11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第十二周 第12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第十三周 第13课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十四周 第14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第十五周 第15课 有志者可乐,及时宜自强 第十六周 第16课 文化传承 书画 第十七周 第17课 弟子入则孝 第十八周 第18课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第十九周 第19课 事父母,能竭其力 下学期 第一周 第19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第二周 第20课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第三周 第21课 文化传承 中医 第四周 第22课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第五周 第23课 以爱己之心爱人 第六周 第24课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第七周 第25课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第八周 第26课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第九周 第27课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第十周 第28课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第十一周 第29课 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十二周 第30课 文化传承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第十三周 第31课 有公心必有公道 第十四周 第32课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第十五周 第33课 廉者,政之本也 第十六周 第34课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十七周 第35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十八周 第36课 文化传承 中国的瓷器 第十九周 复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