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03155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7697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 cover
(课件网) 登鹳雀楼 guàn 鹳 雀楼 你们看这是什么?这座楼叫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学习目标 字词积累 雀 楼 依 入 欲 穷 目 更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作者介绍 王之涣,字季凌,生于668年,卒于742年,王之涣少有侠气,去官之后,漫游黄河南北,强自克制,功于文学,十年后名声大振。在李白、杜甫还不出的时候,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已经名躁一时。   王之涣存世诗现在只有六首,他的作品,以边塞诗见长,诗境广阔,激人奋进。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倚靠着。 尽:尽头,完了。 欲:想要。 穷:穷尽,全部。 千里目:目千里,看到千里之外。 1.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景象?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傍晚的太阳依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了。 黄 河 入 海 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句意解释: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 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 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 又波涛滚滚 的向大海奔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千古名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句意解释: 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蕴含的哲理: 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色,这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俯瞰“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核心问题: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串珠问题: 1.诗人登上哪儿了? 2.诗人登上去后看到了什么? 3.诗人登上去后想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感悟情理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核心问题: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课文主旨 登鹳雀楼 黄河入海流 登楼所见 白日依山尽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