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704251

中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24.第11课第二框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3231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11课,第二,教案
  • cover
第 11 课第二框教案 课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心聚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 课时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 教材 版社) 1.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的内涵本质,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的表现和时 代精神的重要意义,能够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弘扬中国精神,努力 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目标 2.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了解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主要举措,积极投身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贡献。 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心聚力的意义和要求,自觉以增强国家文化软 教学重难点 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己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了解,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相关内容比较熟悉,但对于推进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不够熟悉,弘扬中国精神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确立和巩固。 学情分析 本框教学需要教师通过示例、组织学生搜集案例推进学习,在讲授、交流、分享的 过程中激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 响力作出贡献。 教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文本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奋斗者号” 教学准备 相关新闻报道。 2.视频资源:2023 年 6 月 10 日央视《朝闻天下》节目《科技赋能 文旅融合再 提速》。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广泛了解 【发布任务,热身导学】 通过搜集资 储备资料】 (1)认真阅读教材第 11 课第二框的相关内容,完 料、整理、归纳 成《学生学习用书》第 148 页的“课前任务”,填写表 教材内容,让学 格,理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全国各族人民 生熟悉本框的知 课前 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识脉络,为课堂 预学 (2)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搜集一则以爱国主义为 学习做好准备。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典型 案例,做好课上汇报准备。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重点工作,并搜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案例。 一、弘扬 【情境创设】 通过探究中 中国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103 页“阅读与思考”。 国古往今来的知 【创境激趣 (教师可搜集更多体现中国精神的诗句呈现给学生。) 名诗句激发学生 导出新知】 【议题描述】 学习兴趣,引导 课中 1. 中 国 学生在小组探究这些诗句体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 研学 精神的内涵 的过程中形成对【分享讨论】 中国精神内涵的 学生结合诗句的释义及诗句创作的背景,分小组交 初步认知。 流、讨论,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安排一名代表进 行分享。 1 【知识讲解】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体现的是改革创新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 碧涛”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在聆听 【总结建构】 教师总结建构的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 过程中,进一步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 理解中国精神的之魂、强国之魂。 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 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 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 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分层解析 【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