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09439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217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2019
  • cover
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1.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2.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D.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 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 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4.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5.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上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表。据此可知,科举制()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了不断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弊端 6.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有很多宰相出自世家大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门阀士族仍具有较大影响力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7.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结束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8.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9.汉朝的中外朝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 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王国和郡县的矛盾 D.皇帝和地方的矛盾 10.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 A.重用近侍强化皇权B.使中外朝权力平衡 C.提高内臣执政水平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1.“(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是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有效地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C.充分地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D.君相权矛盾得以解决 12.有学者指出:“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来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该学者意在() A.凸显权力的“强势”B.突出皇权的“独尊” C.彰显官场的“气派”D.强调权力的“制衡” 13.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唐中宗统治时期,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A.瓦解了三省制度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行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