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8714421
2024华师大版九下科学4.6环境与健康 第1课时(课件 36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日期:2025-09-2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8次
大小:186762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2024
,
学案
,
教案
,
视频
,
PPT+
,
36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九下科学§4.6环境与健康(1)教学设计 课题 4.6环境与健康(1)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下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华师大版九下科学第四章第6节,主要由两大块内容构成,一是传染病及其预防,二是环境污染及健康内容。关于传染病的知识,尤其是流感及新冠肺炎的影响,学生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可能是前概念,所以首先要求对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的情况有所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在老师指导下,逐步建构传染病的科学概念;并知道其传播的途径;然后才可讨论归纳出预防的措施和方法。由传染病的特点到流动途径,再到预防措施,步步为营,步步紧扣;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链。关于环境与健康,教材通过介绍环境污染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以及介绍一些常见的急救方法,提倡从“搞好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的角度来重视环境卫生问题。本课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传染病内容;第2课时为环境与健康。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特点;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科学思维: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由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归纳出基本预防措施;探究实践:通过分析资料,探究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归纳出预防的基本措施;态度责任: 关注自己与他人健康,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传播的途径及预防的措施 难点 常见传染病的具体预防措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通常把疾病归咎于细菌,事实上,疾病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所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与生俱来的遗传特性、躯体紧张和精神压力,这种种因素都关系到人的健康,决定人是否生病。 所以,清洁的环境,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搞好环境卫生,养成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传染病及其传播 (一)传染病: 1、传染病: 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2、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甚至会造成大批人死亡。 3、传染病的特点: 传(二)传染病的流行: 1、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只要在近距离的接触,或者是间接性的接触患者之后,都有可能会导致发病。 2、传染病流行的过程: 传染病流行的过程,就是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这三个环节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环境中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在人或动物的体内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蝇、蚊、虱等),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健康人。 如,流感患者、麻疹病人、艾滋病人、狂犬病人、新冠肺炎患者等,都是传染源;患禽流感的鸡、患疯牛病的牛,也是传染源。 (2)传染途径: 传染途径也称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如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疥疮和沙眼的主要的传播途径都是直接接触传播;疟疾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生物媒介(按蚊)传播;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伤寒可通过水和食物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也称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6节 电能 同步练习(2025-09-23)
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三课时)(课件 29张PPT)(2025-09-23)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4节 简单机械 同步练习(2025-09-23)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能量转换的量度 同步练习(2025-09-23)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5节 物体的内能 同步练习(2025-09-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