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14827

1.2《离骚》学案 (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8次 大小:8665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离骚,学案,原卷版,解析
    1.2《离骚》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及《离骚》的文学常识,背诵第三段内容。 2.掌握本文艺术手法,进行教考衔接专项训练,巩固考点,提升学习针对性。 3.深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丰富自身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 2.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1.掌握本文的艺术手法,提升文言文学习运用能力。 2.深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树立正确的观念。 知人论世 筑牢基础 【基本简介】 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香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代表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象,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浪漫主义(源头:《楚辞》) 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 【生字注音】 陬(zōu) 庚寅(gēng yín) 揆(kuí) 肇(zhào) 锡(cì) 扈(hù) 纫(rèn) 搴(qiān)鞿(jī) 谇(suì) 纕(xiāng) 忳(tún) 侘傺(chà chì) 溘(kè) 攘诟(rǎng gòu) 芰(jì) 【思维拓展】 “楚辞”和《楚辞》具有不同的含义,你能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吗?“楚辞”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1)诗体名。“楚辞”是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又称“骚”体。 (2)总集名。《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录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3)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入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题目讲解】 “离骚”之义,古今学者众说纷纭。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即遭遇忧愁;王逸《楚辞章句》释为“别愁”。 诵读指导及文章结构 1.诵读指导 (1)掌握节奏和韵律:在诵读时,需要把握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根据意思和情感的变化来调整语速和语调。同时,要注意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诵读更加和谐悦耳。 (2)运用声音的变化:在诵读《离骚》时,可以运用声音的变化来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例如,通过高昂或低沉的语调来表达激昂或悲凉的情感;通过急促或缓慢的语速来表现紧张或舒缓的气氛。 2.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自述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义。 第二部分: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也慨叹时间的流逝,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惋惜。 第三部分:表达诗人忧虑之情和昂扬的斗志。 (二)基础文言知识梳理 1.词类活用 (1)鸷鸟之不群兮:群,名词活用作动词,合群。 (2)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3)屈心而抑志兮: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2.特殊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 : 宾语前置句 (2)高余冠之岌岌兮:定语后置句 (3)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句 (4)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 (二)诗歌内容探究 1.一、二段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本文塑造了一位出身高贵,既注重内美修洁,又注意外美修饰,集众美于一身,情操才华卓然出众,敢为天下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首先交代了自己高贵的出身、吉祥的诞辰和美好的名字等上天与先人赐予的“内美”,进而描述了自己“扈江离与辟芷”、“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