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课例“智能清扫实践营(1)———空间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智能清扫实践营(1)———空间测量”是集团三年级信息科技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内容的第一课。 第一课时通过发布“智能清扫实践营”项目作为引入,先让学生整体了解项目的目标、预期成果以及本课要完成的任务。在学生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完成测量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暴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传统测量工具的局限性。然后,尝试使用数字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让学生体验数字化测量工具的优势和便利,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新工具、适应数字化学习生活环境。 本课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意识。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期望体现出数字化学习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通过在线文档进行组内的在线沟通交流,协作完成。 教学内容分析 1.在使用传统测量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2.体验使用“测距仪”软件测量空间,归纳测量要领,认识到数字化测量工具的优势。 3.使用在线文档协同合作,完善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和优势。 教学难点:体验数字化测量工具的便利,合作完成测量任务。 教学过程 活动一:测量工具初探 首先抛出问题:“扫地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引发学生思考,揭示项目主题。再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学生交流扫地机器人开展清扫工作需要做好哪些前期准备工作,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空间测量”。 出示教室平面图后,发布活动一:用传统测量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使用直尺或1.5米卷尺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活动一”文件中,然后交流、分析不同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和优势。 活动二:分区域空间测量 用“测距仪”软件验证桌子宽度的数据,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室宽度的测量,讨论“测距仪”软件测量的要领,完成测量结果的在线记录。 出示划分区域的云教室平面图,发布活动二:分区域测量。每块区域分配两个小组进行测量,在线填写测量数据。对两组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核实,分析测量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对差异的数据进行重新测量、修正。 教学设计说明 1. 激发兴趣 环节一由扫地机器人登场,给学生带来直观的真实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通过带领学生了解项目的整体学习规划,明确项目的目标及成果,让学生对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引发思考 环节二藉由学生在完成测量任务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使用传统的测量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测量得出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误差呢?由此,学生了解了不同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在多次尝试测量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验证测量结果。 3. 实践验证 环节三使用数字化测量工具进一步验证测量结果,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寻找提高测量准确性的测量要领,体验数字化测量工具的便利。在完成测量云教室整体数据的任务时,小组成员讨论分工和测量方案,通过多次测量来验证测量结果,潜移默化地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态度。使用在线文档汇总测量数据,各小组间对测量结果实现了实时沟通,协同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另外,对比两组对同一区域的测量结果,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校验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差异形成的原因,及时修正测量结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