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单元智慧广场《递增递减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法,形成运用表格列举法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 谈话:春天到了,为了爱护树木,保护家园,我校许多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看欢欢等4名同学在为小树立“爱护树木”的警示牌。(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有4个小朋友。欢欢说我从8岁开始种第一棵树,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课件出示) 2.补充问题,整体感知。 谈话:欢欢真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就这样,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不知不觉欢欢11岁了,他一共种了几棵树?(出示题目) 谈话: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大声的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结合学校植树节的活动,为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分析问题、寻找信息。 谈话:要想知道一共种了几棵树,应该知道哪些信息呢?预设1:要知道每一年种树的棵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岁 ( )棵......预设2:学生将条件又读了一遍。追问:这也就是说需要知道每一年种树的棵数对吗? 2.分析关键信息。 谈话:每一年种树的棵数一样吗?从哪看出不一样的?预设: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课件显示变红)追问:这句话什么意思?预设1:今年比去年种的多,明年比今年种的多预设2:9岁比8岁多种1棵树,10岁比11岁多种1棵树,...... 3. 小结:看来大家都知道了要求一共种了几棵树,就要知道每一年种了几棵树。(手指板书)再把这些棵数合起来。遇到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像这样从问题入手找找信息,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关注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从问题入手(一共种了多少棵树),通过分析关键信息(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1棵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整理关键信息,建立模型 谈话:那每年植树的棵树都不一样,我们可 以怎样进 行记录 呢?将你的想法先在小 组内交流 一下,再记录下来。预设:画图、摆小棒、数字记录......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9岁为什么摆2个小棒? 谈话:大家有的用小棒、有的用画图、有的用数字进行了整理(手指板书),这几种方法看上去不一样有没有相同的地方?预设:都表示出了每一年植树的棵数。 小结:无论 是用 画图、摆小棒 还是写数字的方法 都表示出了每一年植树的数量(手指 ),这些方法都是列举法。 谈话:这些方法你喜欢哪种?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规律种去,我想知道欢欢20岁时种了几棵树?30岁种了几棵树?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快,更清楚,为什么?预设:按顺序写数字,又快又清楚 谈话:是啊,用数字来记录每年种树的棵数,又清楚又简单。(擦掉其它两种) 谈话:为了看的更清楚,我 们将数据 放在表格 里,( 边加表格 边说),这一栏表示年 龄,这一栏表示每年种树的棵树,8岁种了,9岁种了......,你 们看,在表格里将每一年植树的棵树依次 列举出来,是不是就更加清楚了。 谈话:现在能不能求出一共种了多少棵树?怎样求?(板书算式) 小结:这就是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格列举法。今天我们就来用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 5.回顾整理,总结方法。 谈话: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首先 我们通过读题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