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我换牙了———统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站一站、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整理数据,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磁力片、课题贴板、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录音)生:牙齿。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都非常正确!牙齿可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知道哪些有关牙齿的知识呢?生1:要天天刷牙。生2:就是换牙的时候不能吃糖也不可以吃硬东西,要不然牙齿会长斜的。生3:换牙的时候不能用舌头舔牙要不也会长斜的。生4:天天刷牙。生5:天天漱口。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换牙。咱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大约在六七岁,正是换牙的时候!来,露出你最灿烂的笑容,同桌之间互相看看换牙了没有?换牙的同学大声的告诉老师———我换牙了!(板书:我换牙了)生:我换牙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了解同学们换牙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 (1)介绍有关恒牙的知识,由此引出想了解同学们的换牙情况。 师:从小朋友们洪亮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小朋友的自信和骄傲。是啊,换牙也是我们成长的一种标志!你高兴吗,那换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吧!(播放录音)。你知道吗?每一个人一生中能长出两副牙齿,从你一出生,就长出的的牙齿,叫乳牙,大约两岁半就长 齐了,可是这副牙齿伴随我们的时间很短 ,从6岁开始 ,乳牙就一个个脱落,大约12岁左右,乳牙会全部掉光,长出一种新的牙齿,叫恒牙。 (2)师:这个过程就叫做换牙。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自豪地告诉大家你换了几颗牙?(生汇报)生1:我换了8颗牙。生2:我换了2颗牙。生3:8颗牙。师:奥,你换了8颗牙,我们要把话说完整,你也很好,请坐。生4:我换了8颗牙。生5:我换了4颗牙。 2、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方法。 (1)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师:瞧,我们同样都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换牙的颗数却是不同的。现在老师特别想知道我们班每个小组里换一颗牙的有几人?也想知道我们小组里换两颗牙的有几人,你还想知道什么?生:4颗牙,换4颗牙的有几人。 师:你真会提问题,还有吗?生:还五颗牙的有几人 师:你提的问题也很好,老师呀还想知道我们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 (2)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师:那哪个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来想个办法来了解一下咱们同学的换牙情况呢? 师: 奥!这样 吧咱们同学先静静 的思考, 思考完以后呢再在小 组里交流一下,咱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新奇!好,开始吧。 (3)集体交流。 师:小朋友们交流 的可 真投 入啊一 定有了不 少好办法,哪个小组愿 意先来 说一说,怎 样让别人知道你们小组的换牙情况呢?生1:问一问,问问别人换一颗牙的有几人,换两颗牙的有几人。教师板书问一问生2:举一举,换8颗牙的举手,换5颗牙的举手。师:你的意思是按照不同的种类来分一分吗?生3:换8颗牙的站起来站一站。教师板书站一站生4:举一举,换一颗牙的举手,换两颗牙的举手,换三颗牙的举手。教师板书举一举 师:可是我们同学换牙的数量都不一样,这么多的人数老师记不下来,那要怎么办呢?生1:记一记。教师板书记一记生2:写一写。教师板书写一写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统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