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20194

第6课 藤野先生-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383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6课,藤野,先生,八年级,语文,上册
  • cover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 第六课 藤野先生, 本单元课文逐渐由七年级富有诗意、包罗万象的人文主题走 向对社会生活、情感哲思以及情操志趣的关注,人文主题慢慢走 向生活的现实与生命的本然。 《藤野先生》(鲁迅)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 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 怀念。鲁迅初到东京时,厌恶“清国留学生”留学不学的现象, 转去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相识。重点叙述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讲 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几件事, 塑造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对科学严谨求实,毫无民族 偏见的形象。字里行间既有冷峻的现实又有师生的温情。本文在 写法上也有特色:写作顺序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时间上,全文 运用顺叙,中间插叙“物以稀为贵”和“你改悔吧”一句的来历。 空间上由东京一一仙台一一国内。写作方法上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包括冷暖色调的对比。语言上主要运用比喻与反语。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 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课文语 言质朴却饱含深情,展现了母亲勤劳智慧、坚强不屈、识大体顾 大局的形象。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 像画”,作者先刻画了托尔斯泰脸部多毛、长相平平,令拜访者 感到失望的外貌特征,接着描绘他的眼睛,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 的精神世界。文章重点抓住肖像描写,欲扬先抑,并运用大量的 比喻和夸张,言辞间流露出崇敬与赞美。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 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展现了玛丽·居里热爱科学、顽强坚持、 乐观向上的伟大形象。作者运用一个个镜头展现居里夫妇投身科 研的热情与决心,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串联课文,增强 文章的真实性。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关涉“生活中的回忆”主题,以展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主旨,它们在思想内涵、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 课文题目 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藤野先生》 回忆性散文 鲁迅 本文记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住和对他的怀念,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格,也提及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洋监着作者保切的爱国之情。 线索的作用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性散文 朱德 本文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并以此报答母亲的决心。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列夫·托尔斯秦》 传记 茨威格 本文作者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托尔斯奉的一幅“肖像画”,揭示了他深逸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欲扬先抑 《美丽的颜色》 传记 艾芙·居里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镏的过程,阅读本文,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残破的视屋,看到居里夫妇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难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现。 对比的作用 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主要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其中《呐喊》中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等;主要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 背景解读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于1926年10月。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专学医,想用医学来救国救民。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医专的解剖学老师,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很关照鲁迅,被鲁迅视为恩师。本文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受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