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20320

第13课 唐诗五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6764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课,唐诗,五首,八年级,语文,上册
  • cover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 第十三课 唐诗五首 本单元的文章多是写山川美景。本单元 4篇文言文,5首古诗,数量之多,实为罕见,目的是培 养阅读一类文体的能力,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山水的情感。 倡导要将文言文当成一 篇文章进行教学,首先要对它进行整体把握。其次,阅读任务布 置更加明确具体,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多是如此。 教材设置了不少的比较阅读题。有整篇文章的比较,如《短 文二篇》中: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 处,说说它们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有一词多义的比较, 如《三峡》:“自”“绝”“素”。拓展阅读范围更广,有时突破了 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语法、语文教学类知识的范围,提供了文学、 文化领域里的重要知识。如《唐诗五首》后面的通过品读诗句, 猜出其是描绘春天的哪个阶段。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材重视从阅读中归纳写作的策略,如 从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中总结出写景的方法,归纳很细致,从面到 点。布置作文题目后,都会跟着三个提示,从审题、选材、布局 等方面讲的细致入微,是一个很好的作前指导。 课文题目 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三峡》 山水散文 郦道元 本文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豳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假字 《答谢中书书) 书信 陶弘景 本文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以及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志趣。 文言句子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 小品文 苏轼 本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文言文断句 《与朱元思书》 小品文 吴均 本文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点内容 (野望》 五言律诗 王绩 诗歌描写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孤独、彷徨、苦闷的心境。 理解型默写 《黄鹤楼) 七言律诗 崔颗 诗歌写的是登临之景,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思念家乡的感情。 诗歌炼字 《使至塞上》 五言律诗 王维 诗歌描绘了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的感情。 描述画面内容 《渡荆门送别》 五言律诗 李白 诗歌描写了诗人辞亲远游时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借物抒情 《钱塘湖春行) 七言律诗 白居易 诗歌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融情于景 作者名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性嗜酒,能饮五斗。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直率疏放,直追魏晋古风。 崔颢( ~754),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颍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著有《王右丞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为“李社杜”,著有《李太白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文本感知 篇 目 作 者 体 裁 情 感 《野望》 王绩 五律 孤独、苦闷 《黄鹤楼 崔颢 七律 吊古怀乡 《使至塞上》 王维 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