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23210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7次 大小:1619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抗日战争,胜利,导学案
  • cover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素养目标】 1.通过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2.结合百团大战等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作用,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了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国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关系与作用。 2.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时空定位】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国民政府组织会战 会战 结果及影响 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中旬) 日军占领上海;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1937年9月至11月)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忻口会战是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 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知识拓展 认识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面抗战初期是积极的,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正面抗战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全面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二)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时间:武汉会战前。 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3.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拓展 《论持久战》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民族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不仅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三)工业和高校向大后方迁移 1.表现 (1)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2)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2.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知识拓展 抗战时期企业的内迁 (1)原因:兵器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容易受敌攻击的东部地区;全面抗战爆发后,绝大多数兵工企业原所在地相继沦陷。 (2)目的:保存国防实力,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3)意义:对保存民族工业,改变大后方的工业结构和布局,发展大后方的经济,支援抗战的军需民用,稳定中华民族抗战决心,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防御阶段 1.开辟敌后战场 (1)表现 ①上海、太原失手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②根据地军民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2)影响: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图解历史(教材P150)通过阅读“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思考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答案]仔细解读该形势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