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28757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B卷能力提升卷)(含解析)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934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提升,纲要,中外,AB,训练
  • cover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B卷·能力提升卷) 一、选择题 1.1934年1月,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说:“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1931年和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最头疼的是农业中的畜牧业部门。”这体现出( ) A.农民为工业化做出了贡献 B.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D.生产关系变革过急的危害 2.下图是1902―1930年英德等6国在华投资情况(占总额百分比%) 这表明( ) A.战争迫使列强改变对华侵略方式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总量日益缩减 C.英国始终是对华最大资本输出国 D.一战改变了列强侵华的传统格局 3.苏俄(联)某个时期推行的一项政策,引起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说,该政策使财富在一极积累,而另一极贫困。也许在某个地方工业和商业会得到发展,但工人阶级会落入深渊,矛盾将发展,其结果将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据此可推知,该政策( ) A.利用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生产方式 B.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国家工业化 4.《凡尔赛和约》签署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并声明:“除非和约作如下修改:美国没有义务受行政院或大会以任何国联会员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帝国的其他部分一票以上的票所作的任何选举、决议、报告或裁决之约束。”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不愿参与与其无关的国际事务 B.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 C.主张推行非殖民地化外交政策 D.对国联全体一致原则表示反对 5.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对世界历史新阶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始松动 B.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D.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6.苏俄中央消费总社计划于1921年8月15日前拨出8105亿金卢布的工业品给地方合作社,而实际只拨出1133亿金卢布。同期,政府计划用工业品交换3200万普特粮食,但只得到218万普特粮食。为了克服这种困境,苏俄政府( )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扩大农村租佃关系 D.统一进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7.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两列奔赴前线的军车因机车故障无法前行,莫斯科编车站机车库的13名共产党员和2名工人,在下班后不要报酬加班工作了一整晚,完成了机车的修理。“星期六义务劳动”成为“伟大的创举”,得到了各地职工的响应,很快在全国开展起来。这一创举在当时( ) A.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B.加速了临时政府的覆灭 C.有利于争取国内战争胜利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8.“一战”将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新式武器,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关于民族自决原则的声明,也使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独立观念大大强化。由此可知( ) A.“一战”客观上助推了民族意识增强 B.巴黎和会的精神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C.近代国际关系主动适应民族解放运动 D.民族意识增强影响了西方列强的决策 9.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这一做法( ) A.旨在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B.利于解决工业化资金问题 C.顺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价格 10.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列宁曾对布尔什维克党党员说:“1918~1919年我们处于极端贫困的境地,当时没有人去考虑为期一年的储备或分配问题……往后只好‘等着瞧’。”据此可知,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