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28771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卷能力提升卷)(含解析)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308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第五,纲要,中外,AB,训练
  • cover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卷·能力提升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世纪初的英国,虽然水力工厂的运行费用同蒸汽工厂一样,有时甚至更加便宜,但大多数工厂仍然选择蒸汽动力。这主要是因为( ) A.蒸汽机可节约劳动力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 D.自然科学的进步 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身积极深入实践、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推断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是在根本上克服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基础上产生的。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 ) A.继承性 B.妥协性 C.科学性 D.局限性 3.如图为1899—1919年美国生产和人口的总趋势示意图。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A.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B.城市的人口数量高于农村 C.工业实力居于世界领先 D.民众收入与经济发展失衡 4.1847年,恩格斯撰文强调:“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恩格斯这一论述( ) 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性 C.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5.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确定了“马列主义”的主题,整理出四条史料,这些材料符合事实的有:( ) ①“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②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③在《资本论》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④列宁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观点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6.1701年,一位英国人在《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以上史料 ( ) A.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 B.证明印度生产技术先进 C.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 D.反映亚洲明显贸易优势 7.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 ) A.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 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8.“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述观点( ) A.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诞生于对两次工业革命后社会变化的探讨 C.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 D.对解释农业促发人类迈向文明提供科学指导 9.马克思说:“机器生产摧毁国外市场的手工业产品,迫使这些市场变成它的原料产地。例如东印度就被迫为大不列颠生产棉花、羊毛、大麻、黄麻、靛蓝等。……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这一论述( ) A.分析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的原因 B.阐释了亚非拉地区形成单一经济的原因 C.全面分析了机器生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