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3585

八年级上语文(北师大版)精品学案-6黄果树瀑布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6次 大小:39890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语文,北师大,品学,黄果树瀑布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倒塌(tā) 崩裂(bēnɡ) 拍摄(shè) 干瘪(biě) 陈腔滥调(làn) 2.读准多音字 (1)奔腾:bēn  其他读音:bèn  组词:投奔 (2)收藏:cáng 其他读音:zàng 组词:宝藏 二、重要词语 1.成见:对人对事主观的固定不变的看法。 2.魂飞魄散:形容受了极大的震惊,吓坏了。 3.俗不可耐: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4.千篇一律:许多文章都一个样。泛指按一个格式机械地办事。 5.陈腔滥调:陈旧而又不切实际的话。 三、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扬”是指抬高、褒扬;“抑”指 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构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恍然大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1.作者明知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拨:作者的解释:图片上的风景是“没有空间 、质量、空气和细节的,它们仅仅是祖国的骄傲这一概念的所指”。而概念,是公共的,大家都一样,没有个人的、独特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感觉,因此光有概念,哪怕是辉煌的概念,仍然是空洞的、抽象的,不能成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是“干瘪的”,不可能生动。至于那些纪念品,作者的解释是:“这些纪念品和拍风景照片的方法一样,也是按照某种‘旅游纪念品’的统一风格制作的,根本激发不起我的收藏欲。”因此他“不由得生出一种在旅游点必产生的似曾相识的无聊感”。 2.作者为什么后来一直沉浸在特别激动之中?请分别从黄果树瀑布和作者内心的感受两个方面作出具体说明。 点拨:在瀑布这方面,令作者特别激动的,是那 些在图片上所没有的情景,也是别人很少写到的听觉、触觉上的黄果树瀑布:一是声音,“它放射的声波令我的耳膜鼓了起来”,“最后,是震耳欲聋”;二是令人“全身湿透”的水汽;三是它“悬挂在高原上”,以巨大的落差向下倾泻冲激,水柱“像庞贝城在火山中毁灭时的大教堂的圆柱那样崩裂,轰隆倒塌,栽倒在水里,把水砸出了大坑。水在变形,在死亡,在合成,在毁灭,在诞生……”;四是瀑布“实际和山体之间还有着一条缝隙,人可以从那里穿过”。2·1·c·n·j·y 在作者这方面,主要是充满了 发现和亲身体验的喜悦:“黄果树瀑布原来是有声音的。”听觉使感觉真切了,使他发现原来对黄果树瀑布的观念是一种“成见”。听觉中的黄果树瀑布与图片上的黄果树瀑布,二者原来是“毫不相干”的。亲身体验的听觉的具体性,它的内涵,它的震撼力,胜过了所有“干瘪”的概念。瀑布的水汽,使作者从头发潮湿直至“像落汤鸡一样里里外外彻底湿透”,他感受到瀑布的“抚摸”“亲近”“拍打”“刺激”,使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他感受着“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这种与瀑布的直接接触,使他获得痛快和淋漓之感,从而又激发出一种对于大瀑布的亲近之感,给人以激动和欢乐。2-1-c-n-j-y 3.作者为什么说“‘黄果树大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出处:21教育名师】 点拨:文章中有两个黄果树瀑布,一个指图 片上的黄果树瀑布,它是没有空间、质量、空气和细节的,仅仅是祖国的骄傲,可以说是一个干瘪的概念;另一个指现实中的实实在在的黄果树瀑布,听得到,摸得着,具体可感,所能看到的有前后的空间转移,自上而下的流动景观。当作者听到、看到真正的黄果树瀑布时,过去那个干瘪的概念一下子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鲜活的,奔腾不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