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36198

第7课《溜索》课件(共36张PPT)+素材+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991852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课,溜索,课件,36张,PPT,素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溜 索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概括主要内容,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通过查看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溜索这种交通方式。 一、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阿城,当代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除小说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主要作品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散文《威尼斯日记》等。 2.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其实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括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代表作品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3.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 稠(   )  坠(   )  呕(   )  跺(   ) 盘桓(   ) 扭绞(   ) 顷刻(   ) 滇西(   ) 锱铢(   )  千钧之力(   )  战战兢兢(   ) 溜索:_____ 盘桓:_____ 锱铢:_____ 千钧之力:_____ 战战兢兢:_____ 二、合作探究 1.梳理小说情节。 (1)自读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情节。(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句式概括。)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根据开端、发展和高潮、结局的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 2.抓住人物及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和映衬的艺术手法。 (1)找出文中直接刻画马帮首领的句子,分析马帮首领的形象特点。(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同桌合作概括马帮首领的形象特点。) (2)文中除了直接描写马帮首领,还用什么描写手法体现了马帮首领的形象?(除了对人物直接的描写还有什么方面的描写?) (3)环境描写对于突出人物形象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溜索所在地怒江的环境,你觉得是哪个字? (4)阅读文中有关怒江的描写,评选怒江“惊险”之最,并说说理由。 (5)为了突出“环境惊险”,文章还写了哪些内容?(关注文中对牛的描写,重点品读牛溜索前后的惊恐失态。) (6)作者遣词造句惜墨如金,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的笔墨刻画牛和鹰呢?结合批注来思考。 批注5:“这里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批注7:“第三次写鹰。” 3.品味语言特色。 (1)批注4:“想象溜索的画面,体会‘小’字的精妙。”结合这个批注用心品读相关语句,说说“小”字的表达效果。 (2)文中像这样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有许多,请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可以从句式、动词、叠词、修辞手法等角度思考。)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溜索 阿 城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传说中,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傈僳【lì sù】族恋人,在无法相会的苦恼之中,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交通工具便成为壑深万丈、壁陡崖悬的怒江峡谷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我们要跟随小说《溜索》一起到怒江边,一览溜索的风姿。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树立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作者简介 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作家、编剧。其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