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41946

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18998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纲要,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
  • cover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1)定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 20万年)。 3)特点:渔猎和采集;群居;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 1)时间:约1万年前。 2)定义: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3)代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4)特点: ①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②生活逐渐稳定。 ③使用陶器。 3. 母系氏族社会 1)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 2)特点:生产力低;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4. 父系氏族社会 1)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 2)特点: ①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分化,不平等出现。 ②出现权贵阶层。 ③通过战争争夺财富和权力。 ④形成较大部落、部落联盟。 ⑤氏族间联系紧密。 二:部落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 三皇五帝,神话色彩浓厚。 2. 禅让制。 3. 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三:早期国家 夏朝 1.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 2.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 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4. 对其他部族间接统治。 5. 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6. 约前 1600 年,商汤灭夏桀。 商朝 约前 1600 年,汤建立商。 2. 多次迁都,最后定都般。 3. 甲骨文、青铜器。 4. 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称为 “内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称为“外服” 5. 商纣王炮烙之刑。 6. 前1046 年,牧野之战,周武王灭商。 西周 1. 分封制 1)封建亲威,以蕃屏周,封建制。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4)开拓了疆士。 5)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 2.宗法制 1)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与分封制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 3.灭亡 1)前841 年,周厉王贪财暴虐,引发国人暴动。 2)共和行政。 3)前771年,犬我入侵,西周灭亡。 商周经济 农业工具:木、石、骨、蚌。 2. 青铜农具少。 3. 土地国有,不得买卖。 4. 井田制。 5. 青铜铸造。 强哥说史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被称为 “彩陶文化”,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被称为 “黑陶文化”。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尚未产生贪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龙山文化万邦时代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标志着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事件是禹建立夏朝 标志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事件是启继承王位。 宗法制为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提供依据并确立原则:嫡长子继承王位即王位继承制,余子分封即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下被分封的并不都具有王族血缘关系,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与王族并无血缘关系,但王族是分封的主体。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封建制”,即“封邦建国”。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典籍文章中出现的 “封建制”都是指分封制。 夏商西周时期,地方独立性较大,中央无法有效控制地方,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也就是说,既未建立中央集权,也未实现君主专制。 嫡长子继承制,利:避免了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混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继承人不一定是最贤能的。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主要用于制作礼器与兵器,并未用于农业生产。当时的农具依然是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 商周时期,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不是青铜铸造。青铜铸造只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控制。也就是说,当时没有私营手工业者,也没有私商。 井田制: 1)“井” 字形状。 2)土地所有制:名义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