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41955

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3次 大小:6632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纲要,2课,诸侯,纷争,变法,运动
  • cover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政治 1. 前770年,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2. 郑国挑衅周王 3. 春秋五霸。 4.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5. 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6. 前256年,秦国灭周王室。 7. 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华夏认同 华夏民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河南一带)的原住居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 (1)华夏意识的建立: 周人在克商之前,即自认是夏的继承者,表明周代在政治上与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周朝诸侯也以诸夏作为封建诸国的代称,来区别周人以外的蛮夷戎狄。 (2)华夏认同: 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面对异族,周王室先通过婚姻,进行册封;再结合宗法与封建,将异族融入华夏文化,拓展华夏意识。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国家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二、经济 1.农业 1)铁农具,牛耕。 2)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3)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繁菜。 2. 工商业 1)手工业分工更细。 2)货币流通广泛。 3)中心城市涌现。 4)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三、商鞅变法 1. 背景 1)各国兼并战争剧烈。 2)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变法。 开始时间:前 356年 3. 内容 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3)强拆大家庭为小家庭 4)废井田、开阡陌,分田给农民。 5)什伍连坐。 “什伍”是古代户籍与军队的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军队以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商鞅在秦国变法,始创什伍连坐之法,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余各家均应告发,否则将连同惩罚。什伍连坐不仅针对一般的平民百姓,而且在军队中也得到了实行。 6)推行县制。 4 影响 1)顺应历史潮流,集各国变法之长。 2)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最彻底。 3)推动了社会转型,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4)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四、思想文化:老子与孔子 百家争鸣 1. 孔子 (1)仁、为政以德,恢复周礼 (2)有教无类。 (3)整理《诗》《书》《礼》《易》《春秋》。 2. 老子 (1)道。 (2)朴素辦证法和唯物史观。 (3)反对制度東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 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社会大变革。 ②经济发展。 ③阶级关系变化。 ④士阶层的崛起与活跃 ⑤学术文化的繁荣 2)代表人物 ①儒家———孟子、荀子 a.孟子:人性善,仁政。 b.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 ②道家———庄子:道遥自由。 ③阴阳家———邬衍:五行相生相胜。 ④墨家———墨子 a.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b.节俭尚贤,兼爱非攻。 ⑤法家———韩非子。 a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c.建立中央集权。 d历史向前发展,改革变法。 3)评价 ①是春秋战国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变革的反映。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合奠定理论基础。 ④成为中华思想文化源头 强哥说史: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至此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初期,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崛起,国君公室衰微,政治权力进一步下移,政治格局再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春秋晚期,私学兴起,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战国时期,铁器时代来临,封建小农经济兴起,“士”阶层和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私营手工业和私商崛起,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中央集权制出现。 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万顷沃野。 政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的个人结局作为判断标准,而应看改革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改革成果是否得以延续。我们说商鞅变法取得了成功,是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预期目标,且“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